從理財的角度看,選擇儲蓄以外的投資渠道是永恒的主題。即使對於未來有外匯實際用途的居民,在人民幣資産價格攀升最引人注目的時期,外匯投資渠道也相當豐富。
目前銀行間理財市場上能提供的外匯投資品種,大致包括以下幾類。
投資渠道一:兌換成強勢貨幣
自人民幣匯改以來,雖然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直處於上升太勢,但兌歐元等強勢貨幣,人民幣卻一直處於貶值的狀態。如果客戶將美元兌換成歐元或澳元等儲蓄,不僅收穫了高利差,而且還將收穫匯差。
投資渠道二:商業銀行機構推出的各類外匯理財産品
銀行理財顧問表示,在人民幣趨向於升值的背景下,投資者應傾向於選擇期限較短的外匯理財産品,以免遭遇匯率風險。
投資渠道三:購買銀行系列QDII
與境內股票型基金類似,目前銀行係QDII通過借助海外合作夥伴的渠道,也將募集的資金直接投資于海外股市或海外優質基金。
投資渠道四:參與外匯期權等品種投資
此類投資渠道,即通過美元與非美元貨幣之間的匯率波動賺取差價,既可彌補因人民幣升值導致的損失,又可獲取額外的收益。
投資渠道五:外幣“紙黃金”、“黃金遞延”等品種
這些産品以美元等外幣結算,與國際金價掛鉤,投資者靠金價波動賺差價。
(摘自和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