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工信部發佈《“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了中小企業的發展思路和目標,指出了未來五年內的工作任務,構建了一幅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健康發展的工作藍圖。《規劃》明確提出,未來,規模以上小型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年均增長10%以上,有效發明專利數年均增長15%以上。推動形成100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200個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和10個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産學研協同創新向縱深發展。
《規劃》要求,完善公平競爭環境,落實《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加大反壟斷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各類不正當競爭行為。優化公平競爭政策頂層設計,保障中小企業在市場準入和退出、獲得資源要素、享受優惠政策、接受行政監管等方面平等待遇。《規劃》提出,要構建創新型中小企業評價體系,建立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建立創新型中小企業孵化機制,引導各類創新創業服務載體加大資源整合,提升企業孵化産業化、企業服務專業化水準。加快培育主營業務突出、競爭能力強、成長性好、專注于細分市場、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從《規劃》的主要內容看,重點呈現為五個發展目標、七項主要任務、九大重點工程的工作思路。五個發展目標:一是整體發展品質穩步提高;二是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準顯著提升;三是經營管理水準明顯提高;四是服務供給能力全面提升;五是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圍繞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環節提出了一系列定量目標。七個主要任務:《規劃》提出包括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健全政策支援體系、建立高效服務體系、完善公平競爭環境、提高融資可得性、加強合法權益保護、提升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準七個主要任務。任務是目標的細化和分解,形成了“目標——任務——工程”由宏觀到具體的工作鏈條,構建了“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框架。九項重點工程:《規劃》在主要任務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重點、細化要求,提出九項重點工程。其中,優質中小企業培育工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與專業化水準提升工程是為了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關於“支援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的要求;中小企業數字化促進工程、中小企業綠色發展促進工程、中小企業品質品牌提升工程是從企業內部著眼,旨在提升中小企業自身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高品質發展;中小企業服務機構能力提升工程、中小企業融資促進工程、中小企業合法權益維護工程是從企業外部入手,著眼解決長期以來困擾中小企業的難點、痛點和堵點問題,改善企業發展環境;中小企業國際化促進工程主要是推動中小企業更好適應和參與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強對外貿易與合作,在國際市場砥礪成長。
《規劃》的最後,還強調為保障《規劃》順利實施,堅決貫徹四項保障措施:一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二是加強政策協同和評估督導、三是加強運作監測和政策研究、四是營造良好輿論環境。《規劃》要求多部門聯發形成工作合力,在《規劃》引領下,各部門將共同努力、協同推進,促進“十四五”時期中小企業實現高品質發展。
易觀分析認為,在整個國民經濟以及社會生活中,中小企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具有舉足輕重、事關全局的重要作用。《規劃》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徵新要求,將黨中央對“十四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落實到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中,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融入到國家發展大局之中,在當下以及未來,對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政策指導意義。縱觀整個《規劃》,一是強調以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為重點,推動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規劃》將創新和綠色作為今後五年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的兩個基本原則,堅持創新驅動,將“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準”作為總目標,推動完善中小企業創新服務體系,營造鼓勵和保護創新的外部環境,激發企業創新內生動力;堅持綠色集約,將中小企業綠色發展作為一項重點工程來抓,推動中小企業綠色化改造,發展迴圈經濟,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為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二是著重指出要做好推動構建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工作。《規劃》在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推動健全減稅降費等普惠性支援政策的基礎上,提出構建優質中小企業評價體系,建立從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到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通過政策引導,推動要素資源向優質中小企業集聚,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