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意見指出以下幾點:
  一、應對疫情影響,促進消費有序恢復發展
  (一)圍繞保市場主體加大助企紓困力度。繼續深入落實減稅退稅降費政策。推動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企業給予融資支援。延續執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實施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清理轉供電環節不合理加價。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制止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行為。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服務性窗口行業企業免費開展定期核酸檢測,對企業防疫、消殺支出給予補貼支援。落實好特困行業紓困扶持措施。鼓勵地方加大幫扶力度,支援各地區結合實際依法出臺稅費減免等措施,對承租非國有房屋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給予適當幫扶,穩住更多消費服務市場主體。
  (二)做好基本消費品保供穩價。加快建立健全生活物資保障體系,暢通重要生活物資物流通道。在各大中城市科學規劃建設多功能于一體的城郊大倉基地,確保應急狀況下及時就近調運生活物資。建立完善重要商品收儲和吞吐調節機制,持續做好日常監測和動態調控,落實好保供穩價措施。
  (三)創新消費業態和模式。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需要,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擴大升級資訊消費,培育壯大智慧産品和智慧零售、智慧旅遊、等消費新業態。加強消費跨界融合,積極拓展消費新場景。有序引導網路直播等規範發展。深入開展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和示範企業創建。深化服務領域東西協作,大力實施消費幫扶,助力欠發達地區提升發展能力和消費水準。
  二、全面創新提質,著力穩住消費基本盤
  (四)積極推進實物消費提質升級。加強農業和製造業商品品質、品牌和標準建設,推進食用農産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支援研發生産更多的新産品新設備。暢通製造企業與網際網路平臺、商貿流通企業産銷對接,鼓勵發展反向定制(C2M)和個性化設計、柔性化生産。促進老字號創新發展,培育更多本土特色品牌。
  (五)加力促進健康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深入發展多層次多樣化醫療健康服務,促進醫療健康消費和防護用品消費提質升級。實施智慧助老行動,加快推進適老化改造和智慧化産品開發,發展適合老年人消費的産品和服務。加快構建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支援社會力量提供多元化、規範化托育服務,引導市場主體開發更多安全健康的國産嬰幼兒用品。
  (六)持續拓展文化和旅遊消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促進文藝創作的高品質發展。大力發展全域旅遊,組織實施冰雪旅遊發展行動計劃。優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改善文化旅遊場所的設施和服務條件。深入推進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示範。積極落實帶薪休假制度,促進帶薪休假與法定節假日、週休日合理分佈、均衡配置。
  (七)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增強全民節約意識,反對奢侈浪費和過度消費,推廣綠色有機食品、農産品,倡導綠色出行,推動綠色建築規模化發展,支援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大力發展綠色家裝。加快構建廢舊物資迴圈利用體系,推進商品包裝和流通環節包裝綠色化、減量化、迴圈化,開展促進綠色消費試點。廣泛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等創建活動。
  (八)充分挖掘縣鄉消費潛力。建立完善縣域統籌的商業體系。深入實施科技興農,促進渠道和服務下沉。鼓勵和引導大型平臺和現代服務企業向農村延伸,推動品牌消費、品質消費進農村。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新能源汽車和綠色智慧家電下鄉。提升縣鄉服務環境和品質。
  三、完善支撐體系,不斷增強消費發展綜合能力
  (九)推進消費平臺健康持續發展。加快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積極建設一批區域消費中心,改善基礎設施和服務環境,提升流通迴圈效率和消費承載力。鼓勵各地區有序建設消費集聚區,推進消費業態升級,積極發展智慧商圈。推動建設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優化配置社區生活消費服務綜合體。持續辦好各種大型展會。完善市內免稅店政策,規劃建設一批中國特色市內免稅店。
  (十)加快健全消費品流通體系。進一步完善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加快構建覆蓋全球的流通網路,加強末端環節及配套設施建設。加快發展冷鏈物流,培育一批專業化生鮮冷鏈物流龍頭企業。健全進口冷鏈食品檢驗檢疫制度,提高食品藥品流通效率和安全水準。針對進口物品等可能引發的輸入性疫情,建立健全進口凍品集中監管制度,築牢疫情外防輸入防線。
  (十一)增加就業收入提高消費能力。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支援個體經營發展,健全靈活就業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政策,加大普惠性人力資本投入力度。解決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問題。穩步提高勞動者工資性收入,健全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繼續推進鄉村産業建設,穩定農民就業和持續增收渠道。
  四、持續深化改革,全力營造安全放心誠信消費環境
  (十三)破除限制消費障礙壁壘。促進不同地區和行業政策統一,簡化優化相關證照或證明辦理流程手續。穩定增加汽車等大宗消費,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研究進一步放寬皮卡車進城限制。
  (十四)健全消費標準體系。健全消費品品質標準體系,大力推動産品品質分級。推進第五代行動通訊(5G)、物聯網等領域標準研製,加快超高清視頻、互動視頻、沉浸式視頻、雲遊戲、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可穿戴等技術標準預研,加強與相關應用標準的銜接配套。
  (十五)加強消費領域執法監管。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全面加強跨地區、跨部門、全流程協同監管,壓實生産、流通、銷售等各環節監管責任,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加強價格監管,嚴格規範平臺經營者自主定價。繼續加強消費品品質安全監管,加大缺陷産品召回監管力度。加強重點服務領域品質監測評價。
  (十六)全面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大力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活動。完善平臺經濟消費者權益保護規則。進一步暢通消費者投訴舉報渠道。建立完善消費投訴資訊公示制度。完善公益訴訟制度,廣泛引導線下實體店積極開展無理由退貨承諾。
  (十七)加強財稅支援。統籌利用現有財政資金渠道,支援消費相關基礎設施和服務保障能力建設,符合條件的項目可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援範圍,更好以投資帶消費。完善政府綠色採購標準,加大綠色低碳産品採購力度。
  (十八)優化金融服務。引導銀行機構積極發展普惠金融,提高信用狀況良好的中小微企業和消費者貸款可得性。推動商業銀行等機構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強化縣域銀行機構加大對農村商貿流通和居民消費的金融支援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和商業可持續前提下豐富大宗消費金融産品。鼓勵保險公司針對消費領域提供保險服務。
  (十九)強化用地用房保障。加大土地、房屋節約集約和複合利用力度,為快遞物流企業提供土地。適應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小規模用地需要,鼓勵相關設施融合集聚建設。優化國有物業資源出租管理。支援利用社區存量房産、閒置房屋等建設便民網點。允許有條件的社區利用周邊空閒土地或劃定的特定空間有序發展舊貨市場。
  (二十)壓實各方責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強化協同聯動,加強督辦落實。國家統計局要完善服務消費統計監測,建立健全網路消費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統計體系。各地區要加強組織領導,完善配套方案,切實推動本意見提出的各項任務措施落地見效。

(摘自:中國稅務網)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