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作不佳的基金“退場”速度正在加快。今年以來清盤基金數量已達到了68隻,另外已有多只迷你基金觸及清盤“紅線”,遊走在清盤邊緣。
業內人士表示,基金清盤將逐步常態化,這既是基金投資優勝劣汰的自然過程,也是對基民投資利益的有效保護。
今年以來有68隻基金被清盤
通聯數據Datayes顯示,截至5月25日,今年以來的清盤基金數量達到了68隻,包括15隻中長期純債基金、19隻被動指數基金、12隻靈活配置型基金、10隻混合基金、2隻股票型基金等。
5月19日泰信基金髮佈公告稱,截至5月18日,泰信雙債增利債券型基金已連續5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資産凈值低於5000萬元的情形,觸發《基金合同》中約定的基金合同終止條款,該基金于5月19日依法進入基金財産清算程式,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審議。
除已經進入清算程式的基金外,還有不少基金遊走在清盤邊緣。5月以來,有申萬菱信安泰瑞利中短債、天弘中證滬港深物聯網主題ETF、易方達中證滬港深500ETF、國泰惠盈純債、融通中債1-3年國開行債券指數等多只基金髮布了資産凈值連續低於5000萬元的提示性公告。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某些發出規模預警信號的基金成立尚不足半年。
市場良性“代謝”
從清盤基金的公告來看,不同産品清盤具體原因各不相同,如基金資産凈值低於合同限制、持有人數量低於合同限制、基金持有人大會同意終止、轉型終止、合同到期終止等。但清盤背後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産品業績不好,投資者贖回導致規模下降成為迷你基金。但也有個別基金被清盤,是出於基金公司的戰略調整考慮。
某大型公募基金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基金清盤通常存在兩方面因素:第一,如果基金規模過小,持有人會不可避免因為非投資因素如其他持有人的贖回情況等,被動承擔一些凈值波動風險;第二,對長期業績不佳的迷你基金進行清盤,也是出於避免投研力量分散,提升基金公司內部運作效率的考慮。
此外,對於瀕臨清盤的基金,還有一些産品通過持有人大會審議持續運作、修改終止條款來極力“護殼”。
上海某基金分析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如果持有人大量贖回,本質上説明投資者對此基金不看好。從這個角度來説,基金清盤是市場的良性“代謝”,保證市場長期處於一種有效合理的機制當中。
監管鼓勵優勝劣汰
在優勝劣汰趨勢下,業績不佳的基金清盤,逐步成為常態和行業共識。
“公募基金處於蓬勃發展時期,在未來的三至五年裏,基金産品市場‘進退有序’態勢將會越來越明顯。”上海證券的基金評價中心負責人劉亦千認為,新發基金會維持較快發行速度,規模小的績差基金也會維持合理的退出節奏。
華南某投資分析人士表示,基金清盤雖然和行情有密切關係,但具體到基金公司層面來看,中小基金公司旗下産品面臨著更為艱難的處境。在産品同質化背景下,中小型基金公司缺乏渠道、品牌等優勢,基金産品規模往往偏小。特別是在震蕩行情下,勉強成立的新基金業績不佳,通常會在很短時間內觸及清盤線。
5月中旬,證監會在下發的《機構監管情況通報》中指出,為落實《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促進公募基金行業高品質發展,對存在“産品開發能力弱,迷你基金、基金清盤、募集失敗、已批未募産品變更註冊數量較多”等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在法定註冊期限內採取暫停適用快速註冊機制、審慎評估、現場核查等審慎性措施。
|